查看原文
其他

东北疫情抬头,沈阳大爷流调透露哪些秘密?

白晶晶晶晶 冰川思享号 2021-07-01
与大城市居不易相比,这位医院后勤退休返聘的大爷,幸福指数羡煞一众“打工人”。鸡架、抻面、羊汤、炖肉、馅饼、牛肉面……大爷的午餐不重样,晚上不用996熬加班,21点多了还能去兰爵名仕汇KTV唱歌散散心。



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| 白晶晶


“一起苗苗苗”的口号,半夜猫叫了大半年,不如确诊病例出现半天的效果好。


安徽突发疫情,当地市民头顶着暴雨接种。照街道办工作人员的说法,往常送15个鸡蛋,都没这回效果好。国人惯有的心态,让我国疫苗接种工作,起了大早赶了晚集,本该赶英超美,变成了抄人家作业的后进生。


▲图/图虫创意


不过,美国在推动疫苗接种工作,也是各种花式促销,比我们锚定老年群体的送鸡蛋、送手纸,大手笔多了,俄亥俄州州长在推特宣告,全州疫苗接种者可参与百万美元抽奖。相比之下,西弗吉尼亚州送100美刀储蓄债券,底特律市推荐一人打疫苗送50美刀,都是毛毛雨。


可见,全球同此凉热,再怎么用心良苦“劝打”,都不如传到家门口的病毒管用。



01

大城市的“孙子”

小城市的“大爷”


尽管此轮疫情,安徽六安最早发现确诊,但辽宁营口病例出现时间更早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,此次本土疫情源头可能是辽宁营口。


5月15日,全国新增13个中风险地区,其中9个位于辽宁营口,8个位于鲅鱼圈区,沈阳市新增确诊病例的那位大爷,五一期间也去过鲅鱼圈旅游。


▲沈阳大爷行程轨迹


先来看沈阳病例。当地公布了确诊病例流调轨迹,与大城市居不易相比,这位医院后勤退休返聘的大爷,幸福指数羡煞一众“打工人”。鸡架、抻面、羊汤、炖肉、馅饼、牛肉面……大爷的午餐不重样,晚上不用996熬加班,21点多了还能去兰爵名仕汇KTV唱歌散散心。


不由得想起,北京中年考研男的流调轨迹,两两相看,只能替大城市中年人发出一声叹息。


2020年底,北京疫情火了一位中年考研男。34岁的他,从北京顺义出发去宁波出差。在北京被检出了新冠肺炎阳性,卫生部门对他的行程进行摸底,发现他家住顺义,却住在海淀每天通勤50公里;人到中年还想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,却在考研前三天被领导安排去外地出差;为了出差去医院做核酸检测,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。


▲北京地铁(图/图虫创意)


大城市的打工人,没有大保健、没有茶馆、没有麻将、没有逛街、没有酒吧……看似坐拥千万房产,实则是30年才能还完的房贷,徒剩一具被生活碾压得毫无脾气的躯壳。小城市的大爷,有酒有肉,退休后的夜生活,还有KTV增光添彩。


究竟谁才活成了生活的“大爷”?



02

“躺平学”、反内卷

东北人才是祖师爷


这些年,提起东北,总有人板起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面孔。说什么东北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投资不过山海关,重工业烧烤,轻工业直播。东北振兴的道儿,指了一条又一条,但东北人就是不上道。


不过,东北人究竟是不上道,还是不上套?海明威在《老人与海》里写过一句话,“世界如此美好,值得我们去奋斗”,这句话也被用在电影《七宗罪》里。在东北人眼中,我们相信前半句,但后半句得改改,既然世界如此美好,难道不更值得我们去享受?


▲《风平浪静的闲暇》剧照(图/网络)


某种程度上看,时下年轻人信奉的“躺平学”、反内卷,东北人才是祖师爷。上海财经大学曹东勃老师,曾这样定义东北人的“懒”——环境的塑造力量之大,不是个人可以逆转的。寒冷漫长的“猫冬”和一年一熟的短暂农作,使这里洋溢着一种慵懒的气息。


相声演员姜昆,则给河南宝丰县“十三马街书会”题诗:“笑语江南客,无声塞北人。宝丰有相会,马街赏书琴。”塞北人无声?这话说出来,赵本山答应吗?当春晚尚在诚心实意娱乐大众的年代,是东北小品撑起春晚大半壁江山。


▲赵本山经典小品《昨天今天明天》(图/网络)


东北人的文艺细胞,也是“猫冬”的天赐。俗话说,一个月过年,两个月耍钱,三个月种地,六月干闲。半年无地可种的自然条件,给了东北人充足的时间。


“打工人,打工魂,打工才是人上人”,那些“舒服留给有钱人”的成功哲学,大概率也骗不了东北人。活着本身才是生活的意义,当高强度工作,耗尽生活的能量,压缩活着的质量,既然命中注定都会变死鱼,提前当咸鱼也比长期缺水窒息强。


南方人多地薄货抽条,只能“开源(拼命工作参与内卷)”,东北人少地多,棒打狍子瓢舀鱼,躺平闻着稻花香,听取蛙声一片,这种生活它不香么?


大城市的年轻人,越来越向往“躺平学”,放弃拼命工作攒钱焦虑伤身的生活,主动低欲望地生活,这个道理,东北人早就参透了。



03

“系统性”躺平

  底气还是系统


某种程度上看,万物皆可内卷,是大城市的流行病,原因还在于流动性。东北人看似洒脱,其实多数人“躺平”的底气还是系统。


都说东北人爱直播、爱撸串,其实东北人更爱考公务员。在那里,最吃香的工作,不是当程序员,而进入国企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。一位知乎网友回答,看看东北曾经的社会结构,几乎整个社会都在体制内。像鞍钢大庆这样的组织,鼎盛时期有几十万人。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,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企业。


1963年,大庆油田。(图/网络)


这样的趋势,也在其他城市蔓延,逃离“996”的宿命、捧上“铁饭碗”,成为干饭人,才是人生真香的定律。


据官方数据,202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.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,平均竞争率为61:1。而在2016年,这一数据为139.46万,平均竞争率比仅为33:1。短短四年,越来越多年轻人将考公视为出路。


这一代青年,看透了“烧完美好青春,换一个员工”的互联网大厂真相,为35岁后的人生早做打算。


▲北京深夜的街头(图/图虫创意)


沈阳大爷流调轨迹,透露小城生活“真香”定律?答案也没那么简单。七普数据显示,十年间,东北流失了1100万人口,如果算上人户分离,恐怕数字更惊人。如果东北生活那么舒服,为何年轻人还想要逃离?


如果城市发展也陷入“躺平”状态,经济与就业的困局,让挤进体制的人,才能过上躺平无忧的日子。


前段时间,媒体报道了“老乡跑光了”的陕西汉中佛坪县。在那里,常住人口8000多人的县城里,各种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接近3000人。财政收入六七千万的佛坪县,每年的财政支出要8个亿。


看来,小城安逸的前提,是背靠大树的隐蔽,可一旦风吹人心动,故事又将写下怎样的结局?

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*商务微信:bingchuanxiaobian




冰川精华


困在系统里的孩子


李子旸先生的“活埋论”,是给谁添堵呢?


只是一位伤心的母亲想要个解释,何至于此!


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: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!





汇聚思想,分享锐见

公号ID:icereview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

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

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

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

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

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

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·实力榜

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

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